欢迎来到上海时尚网 手机站
位置:首页 > 情感 > 张英姬 | 与《三十而已》让人物长在心里

张英姬 | 与《三十而已》让人物长在心里

时间:2021-05-27来源:聚焦女性网
分享到:

张英姬

孩子一出生,所有节奏全变了

今年跨年,张英姬病了一场,重感冒,在床上躺了小半个月。“剧本卡住了,压力太大。”她在写一部爱情剧,如同《三十而已》,依旧是原创剧本,也没分析什么行业风向,只是突然觉得:“好久没看到让我心动的爱情剧,有了想写爱情故事的创作冲动”。

编剧这行有个说法,女编剧生了孩子后都很难写出更好的东西来。生完小孩,张英姬也在慢慢体验这句话的意思。孩子出生前,她保持着编剧这行少有的健康、规律生活。每天早上8 点开始工作,写到中午1 点,用下午的时间做些杂事,晚上看书或者看电影,为自己充电。

“孩子一出生,所有节奏全变了。”刚恢复工作那段时间,孩子晚上哭闹,张英姬几乎睡不上一个整觉,根本没有精力早起工作。从那时起,她调整了工作节奏,写作的时间变成了下午。她对自己要求依然严格,如无意外,几乎每天都会高强度地写上五、六个小时。如今女儿三岁了,经历下来,会觉得因为孩子,人生的体验感更完整,所以《三十而已》中很多让观众有共鸣的情绪,来自真实。

张英姬 | 与《三十而已》让人物长在心里

张英姬

写《三十而已》的想法就是她在产后痛苦的自我调整期产生的。早几年,她写《好先生》《恋爱先生》,都是从男性视角切入的都市剧。“觉得是时候写一写新女性的变化和故事了。”尤其是当了妈妈之后,张英姬从自己和身边朋友身上看到了太多女性有力量、有光彩的事。“但一直没有故事去呈现这些。”

张英姬和柠萌影业的制片人说了这想法,大家都感兴趣,几乎是一拍即合。定了“都市女性题材”这方向,张英姬和策划团队做了很多调研,查了不少资料。很多焦虑和共鸣都指向了“三十岁”这个时间节点:“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,到了30 岁上下,女性普遍感到焦虑。”

张英姬

人物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

张英姬想写一部女性群相,涵盖单身、已婚和生儿育女的三个人生阶段。”这也是我全部经历过的,我过去的三十多年经历都在帮我完成《三十而已》这部剧。”因为是原创剧本,没有人物原型可依,张英姬花了大量时间创造人物。最先在她脑子里打磨出轮廓的人物是顾佳—一个前所未有的全职太太形象。妈妈和妻子的角色也是张英姬本人当时的状态,上有老、下有小,生活看似稳定,但未来的不确定还是让人没有安全感。她把这种不稳定性具像化了:“身边恰好有朋友家是做烟火生意的,财富和生活建立在这门生意上,只要不出事,它能让你过上好的生活,但凡出一点事,一切就都会毁掉。”

顾佳之后,张英姬又创造了王漫妮和钟晓芹。一个是独自在上海闯荡的奢侈品店员,一个是依赖父母和老公,没什么事业心的乖女孩。从有了这三个人物起,张英姬就想尽一切办法,不断丰富着在人物身上的细节,从而让她的角色们都面目清晰,充满个性。

“人物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。”这是这么多年,张英姬写剧的原则,尤其是都市剧,那些人物离观众太近了,如果细节不可信,人物就立不住。

她给每个重要角色建了个词条,日常生活或阅读、阅片中碰到有趣的事和细节就记下来,分配给合适的人物。这个过程相当漫长,从有做《三十而已》的想法到真正开始动笔写,她用了八个月时间。“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物长在我心里。”张英姬说。

张英姬

的确,《三十而已》里,每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个性鲜明的。张英姬把顾佳的全职太太生活当成职场戏来写,她对丈夫细心周到,但也控制欲极强。只要一家三口出门,就是顾佳开车,她永远要把握这个家庭前进的方向。她拼命挤进太太圈,有功利的一面,但真遇到是非对错的问题,价值观又从不跑偏。

为写王漫妮这个角色,张英姬采访了奢侈品“柜姐”。怎么和客人交流,买得起的、买不起的客人分别怎么对待,介绍货品时是什么话术……“写职场,我就想挖到这个职业最有魅力的地方,职业的魅力就是我人物的魅力。”张英姬说。

除了写职场,她还在王漫妮身上展现了很多女孩在大城市打拼的艰辛。独自搬家,人前光鲜人后受罪,爱情和面包之间的撕扯……这些后来频频上热搜的所谓“话题”,不过是观众在人物身上找到了共情点。就像钟晓芹和丈夫的关系,像极了那一桩桩生活中被日常消磨掉激情的婚姻。

《三十而已》播出后所引发的关注和讨论是张英姬没预料到的。她有个习惯,每部自己编剧的戏播出,她都会等弹幕“养肥了”后再看一遍。“看看自己预埋的梗和情节观众能不能看明白,我是个重视观众反馈的编剧。”张英姬说,看着那些台词一句句从演员嘴里说出来,那些她写在剧本里的道具、调度被呈现在眼前,作为编剧的满足感让她觉得一切创作过程中的苦都是值得的。

精彩推荐

  • 美容
  • 美发
  • 瘦身
  • 彩妆
  • 娱乐
  • 服饰
  • 健康